一切照旧,也没大的进展。星期六送师姐回家。
在路上师姐问:“明天是去我家,还是另有安排?”
我说:“我想去郊外乡下走走,带你去个地方,你去了一定还想去。”
师姐兴奋得说:“好啊,那明天我们去乡下。”
我说:“今晚早点睡,明天不要睡懒觉,六点起床,争取早点去坐车。”
师姐说:“需要准备什么吗?”
我说:“要走一段乡路,穿球鞋或者平底凉鞋,带把伞。其余的我来准备。早饭到单位或者店里吃。”
师姐很高兴:“好的。”
回到师姐的寝室,我将水壶灌满开水,抓紧时间洗漱后,睡觉。
第二天,我五点起来,到街上店里买了点水果、两个面包,一并装入背包里。到食堂打了早餐,几分钟后,师姐来了,戴了一女式遮阳布帽,吃饭后,将伞和师姐的小包也放入背包,出发。
坐了八个站的公交车,到了城边的汽车站,第一班车已经开走了。到桃花乡二十五、六公里,车费五角,让师姐在候车室的条椅坐下,我去售票窗口买了车票,不一会就上了经过桃花乡的第二班车。农村的客车,路面不好,坑坑洼洼,一路颠簸,上上下下,走走停停,一个多小时后才到。
我来到一个商店,一个三十几岁的男子在店里坐着。
我问:“大哥,还认得我不?”
大哥看着我,想了想,说:“哟,你是九弟呀,两年没见啰,稀客啊!”
我说:“大哥客气了”
大哥问:“你还在部队没有?”
我说:“在,也在读书”
大哥有问:“你是路过,还是去平叔家?”
我说:“专门到平叔家玩。也到村里看看,见见大伙。”
大哥说:“九弟,你这人就是义气。”“这位是弟媳妇吧”
我说:“是我女朋友。”我又对师姐说:“师姐,叫大哥。”
师姐微笑着:“大哥,你好。”
我们又聊了一会儿。
乡里人喜欢喝白酒和啤酒。买了两瓶白酒,一箱啤酒,两瓶雪碧。大哥等会送到平叔家。
我说:“大哥,中午一起喝酒。”
大哥说:“等会你嫂子回来,有人看店了,我一定来。”
桃花乡街上位于大山与平地交界处,而桃花村则地势略高,一半山地,一半平地,桃花村每家房屋周围三、五颗,七、八颗桃树,甚至十多颗桃树,结出的白花桃脆、香、甜,因此而得名。与大哥告辞,我和师姐就趁着凉快赶往平叔家。走了十几分钟,师姐已香汗淋漓,只好歇一会。
我小声问师姐:“累吗?”
师姐喘着粗气说:“不累,有点热。”
我说:“今后要多出来走走,看看外面的世界,欣赏欣赏田园风光,陶冶陶冶情操,呼吸呼吸新鲜空气,锻炼锻炼身体,好吗?”
师姐说:“好啊。小师弟、好师弟、小男人,你到哪我就到哪?”
我说:“那不成了跟屁虫吗?”
师姐不讲理的说:“跟屁虫就跟屁虫,我就当你的跟屁虫,咋啦?不乐意吗?怕是偷着乐哟。”
我说:“师姐,你以前不这样的。”
师姐更是蛮横的说:“怎么啦?开始嫌弃啦?”
我说:“不不不,回忆一下,第一次见面你说的还没这一句话字多。”
师姐稍微温柔一点说:“嫌我啰嗦?”
我说:“我说过:谈恋爱就是要多说,当话痨。还有你都敢斗嘴了。”
师姐又来劲了,说:“谁斗嘴了,我怎么想的就怎么说的,不好吗?”
我说:“好。这就是你今天的两点进步。”
歇了一会儿,继续赶路。看见地里种满了桃树,有的还挂着桃子,桃树不高,最高的也就不超过两米,我才两年没来,变化这么大,啥时候种上的。
“好漂亮的桃子!”师姐有些新奇。
路过一块包谷地,婶正在地里摘豇豆。
我喊:“婶。”
婶看过来,“小九来了,婶再摘一点就回去。”
师姐微笑着:“婶,您好。”
婶回答:“好,闺女。一会儿就回去。”
我走进地里帮婶摘菜,婶小声对我说:“小九,你媳妇真俊,像画里的,你们真配。”
我小声说:“还没过门呢”
婶说:“一定要告诉婶,婶也沾沾喜气。”
我说:“好的。”
婶说:“小九,想吃什么,婶给你做。”
我说:“那就吃嫩包谷粑吧。”
婶把菜篼放在路边,去摘了一个嫩南瓜,摘了两大把嫩辣椒;开始选包谷,婶选了有三十多个,菜篼装不下了,师姐一手提两个,婶抱了一抱,我提了菜篼,一起回家。
叔家有五间瓦房,外有厨房厕所,坝子已经硬化。刚到坝子,看见叔正从堂屋出来。
我喊:“叔,您老好!”
“小九来了。”叔跑过来,接过菜篼。热情地说:“快,屋里歇歇。”
歇了一会儿,婶端来面盆、新毛巾,我和师姐洗了脸。婶又端来两个菜盆,叔到厨房洗了手,叔和婶用一盆,我和师姐用一盆,一边拉家常,一边抹包谷。
叔说:“这两年,农村变化很大,土地下户,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,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,丰收了,家家都不差吃的了,家家有余粮。”
叔停了一下,像是在思考什么,说:“但经济还没发展起来,我们桃花村多亏了春桃这丫头。”
我说:“叔,说来听听。”
叔说:“上前年,县中学第一次向全县招高中,春桃考上了,那时土地还没下户,还在吹风,没有钱就没去读高中了。这丫头脑瓜子灵,看的远,将她家的桃树全部嫁接育苗,自留地栽满桃树,她父母不理解,还闹了别扭。她找到我,也动员我一起种桃树,我觉得可以试一试,屋后的两块地里桃树就是那时种的,这种桃树要三年才结,今年刚好结桃子了。前年,土地下户,春桃从广播里听到,外地有一种桃子,栽种一年就可以结桃,她跑来和我商量,她想去买桃树苗,土地有了,但是没钱啊。我把每家当家的叫来一起商量,尽量动员大家都参加,能借的地方都要去借。选了两个机灵的壮小伙和春桃一起去外地买回了桃树苗,按各家的出钱分发下去。去年结出了桃子,春桃组织妇女们到城里走街串巷,每家有一、两百的收入,春桃家是最多的,都超过四百了。大家都看到了前景了,把所以的钱拿出来,又买了桃树苗,除了种粮食和蔬菜的地全部种上桃树,你们来的时候看到了。今年更是丰收,老品种白花桃是五月成熟,已经卖了,新品种七月底成熟,现在快收尾了。每家都有八九百的收入,有三层的家庭上千。我们家卖了一千四百多,春桃家还是最多,接近两千了。都抵得上你们差不多三个人工资了。桃花村成了名副其实的桃花村。”
我说:“叔,这两年变化确实很大。还有很大提升的空间。”
叔说:“明年桃树大了,产量会更高,收入肯定还要增加,要不我把春桃叫来,一起商量商量。”
我说:“好啊。”
叔也是个急性子,出去到一小坡上大喊“春桃。”
对面远处有人搭话:“叔,你找春桃,我帮你传话。”
有点像古代烽火传递一样。
叔还加了一句:“中午要喝酒的,自己来哈。”
婶将包谷淘了两遍,我和叔推磨,婶添加包谷,师姐一旁看热闹。
叔和婶有一个女儿,两个儿子,女儿已经出嫁,不住家里。
我问:“叔,哥哥、嫂子、孩子们到哪里去了?”
叔说:“进城卖桃子去了,孩子们是陪着逛逛。”
磨完包谷。叔拿了一个小篮子:“走,看看去。”跟着叔来到坝子边。看见下面两块大土里,都是一人高的桃树,零星的挂着没有摘完的桃子。叔摘了十几个,到厨房洗好后端出来。
叔说:“小九,随便吃;闺女,别客气,叔管够。要是你们迟来几天就没有了。”
我和师姐不客气地吃起来,香甜可口。
我说:“叔,你也吃。”
叔说:“哈哈,你还担心我没吃吗?一成熟,大人小孩每天想吃就去摘几个。”
商店的大哥用自行车把酒送来了:“平叔,酒钱九弟已经付了,啤酒瓶我以后来拿。”
叔说:“留下喝酒。”
大哥答应一声“好呢。”自己去厨房洗了脸出来。
一会,春桃来了,一起来的还有几个妇女。打了招呼后,几个妇女就去厨房帮忙。
春桃拉着师姐的手:“九弟比我小一岁,你要叫我姐。”
“姐,你好!。”师姐心里一定在想,我还比你大一岁呢,委屈不委屈。
来喝酒的人陆续到了好几个,打了招呼就坐下聊起来。
又过了好一会,哥哥嫂子孩子也回来了,又是一番热情的招呼,二哥给了我一拳“九弟,两年没来家里,怪想你的。”
我说:“我也想大伙,今天不就来了。”
交谈了一会,菜陆续端了上来,有腊肉、香肠、腊猪耳、腌鸭蛋、蒸蛋花、皮蛋、几个炒蔬菜。男的一桌,女的一桌。春桃陪着师姐。
叔说:“酒是小九买的,家里也有白酒,天气热,白酒就这两瓶,喝完就喝啤酒,喝好不喝醉。”
大家一致同意“要得”……
用的是五钱杯。
叔和大伙一起与我先喝一杯,表示欢迎;我敬了叔一杯,再和大伙喝一杯后就自由发挥了。八个人只喝了两瓶白酒,十几瓶啤酒,就吃饭。我瞄了一眼师姐,正吃的津津有味。
婶端来烧糊冲细的嫩辣椒,下着包谷粑,难得的美味。我怕师姐不知道这个吃法,端着碗给师姐介绍,师姐吃得满头大汗。
收拾了桌子后,叔说“春桃,趁今天小九来,你们年轻人商量商量,接下来我们村里该怎么发展,理个思路。”
春桃说:“九弟,大家都不是外人,你有什么好的思路说给大伙听听”
我说:“我只是站在我的角度有一些想法,大家参考。第一:桃树的栽种已成规模,大家也尝到了甜头,这是好事,明年的产量会更高,就要解决销售的问题,零售困难很多,也很费时,投入的人力多。一个是可以与商场联系,上货给他们;一个是与大型水果批发联系。第二:冬天农活少,大伙出劳力自己修一条公路,没有钱打水泥路,也要修一条宽大、平坦的石子路,大家进出方便,也便于运桃子。第三:有了路,两种不同花期的桃花就会吸引很多人来观赏,我们不收门票,多办几个农家乐,用我们自己养的鸡、鸭、鱼、猪、牛、羊,自己种的粮食、蔬菜招待他们,办出特色,让城里人大大方方、安安全全来消费。鱼可以挖塘养,环境好了,钓鱼的人会多起了,羊可以山上大规模喂。第四:成规模了,大伙腰包有钱了,还可以修宾馆,度假村,山上凉快,让城里人来度假。第五:农活少的时候,还可以把山上的一些地方有规划的整理出来,种植药材。有的我们可以争取政府支持,比如修路,有的我们可以引进资金,比如修宾馆,有的需要专业部门帮助,比如种药材。还要注意一点,引进资金和技术是合作,要使我们自己的利益最大化。我想到的就是这些,仅供参考。”
春桃一直目不转睛的盯着我认真听着,生怕漏掉了一个字。春桃说:“九弟,你说的太好了,以前也想过,很朦胧,没你这么清晰,没你这么有条理。我们全村人都该谢谢你。”
春桃又对叔说:“平叔,忙过这阵,召集每家的当家人详细商量商量,一步一步的按九弟说的办,您的意思呢?”
“就这么办,大伙辛苦几年就富裕了。”
师姐明天要上班,我们只有告辞回城,大家挽留一番。春桃和师姐聊过,知道师姐家里人口,摘了一大筐桃子、一些新鲜蔬菜,包谷。叔家二哥挑上街,搬到车上。
这么多东西,只有搬到师姐家。派出三份,我和师姐一次一次地给三位嫂子送去。
送师姐到大院,返回师姐单位寝室,洗了澡和换下的衣服,睡下。
我和师姐都感受到了,乡里人就是这样善良、随和、朴实。